“不能让你白摸吧!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女子触摸青花展品,体验陶瓷文化之旅”

景德镇 更新于:2025-08-16 03:21
  • 用户平阳重工
    能让你白摸吧!”女子去江西景德镇旅游,在古窑民俗博览区的老作坊里,伸手触摸展柜里的青花瓷盘时,被一个戴蓝布帽的老师傅笑着拦住。

    林薇脸颊一热,刚要道歉,老师傅却从身后的木架上取下个素白瓷坯,往她手里塞了把修坯刀:“摸了就得留下点印记,试试?”

    作坊里飘着高岭土的清香,十几个匠人围着转盘忙碌,指尖沾着泥浆,却把粗粝的瓷土捏得服服帖帖。林薇握着刀的手直抖,老师傅站在她身后,粗糙的手掌覆上来稳住她的手腕:“别急,瓷器跟人一样,得顺着性子来。”

    转盘吱呀转动,素坯在她手下慢慢显露出碗的形状。起初歪歪扭扭,修坯刀几次差点滑出去,泥浆溅得她满手都是。老师傅没催,只在她皱眉时说:“我年轻时跟师父学拉坯,三个月没拉出一个正经碗,师父说‘瓷坯会哭,你得听它的声音’。”

    林薇静下心来,果然听见泥浆摩擦瓷坯的沙沙声,像细雨打在青瓦上。等她终于把碗修得周正时,额头已沁出薄汗。老师傅点点头,从窑边取来支青花料:“再画几笔?”

    她犹豫着画了朵简单的小雏菊,花瓣歪歪扭扭。老师傅看了看,拿起料笔在旁边补了只停驻的蝴蝶,瞬间让画面活了起来。“这叫‘留一手’,”他眯眼笑,“每个来这儿的人,都该带走点自己的东西。”

    傍晚要离开时,林薇想买下自己做的碗,老师傅却摆手:“送你。但记住,瓷器这东西,看着娇贵,其实最有骨气——经得住烈火烤,才守得住一身清。”他指了指作坊墙上的字:“白如玉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,说的不只是瓷,也是做人。”

    林薇把那只带着手温的瓷碗裹在围巾里,一路小心护着。在景德镇的最后一天,她特意去了瓷器街。有家小店的老板娘正对着个碎了口的瓷瓶叹气,说这是位老人定制的寿礼,烧制时出了点瑕疵。林薇想起老师傅的话,轻声说:“我看这缺口像朵云,要是描上金边,说不定更好看。”

    老板娘眼睛一亮,真的找来金漆,沿着缺口勾勒出云纹。等老人来取货时,看见瓷瓶上的“祥云”,反而更喜欢了:“这才叫独一无二,像我这辈子,磕磕绊绊过来,倒也活出了自己的样子。”

    离开景德镇那天,林薇在高铁站看见个背着行囊的年轻人,正小心翼翼地抱着个瓷罐。闲聊中得知,他是学陶艺的大学生,来这儿拜师学艺,罐里装的是老师傅给的高岭土。“师父说,土是根,火是魂,心不诚,烧不出好瓷。”年轻人说起这话时,眼里闪着光。

    林薇低头看了看包里的瓷碗,碗底还留着她笨拙的落款。突然明白,那位老师傅说的“不能白摸”,不是要什么回报,而是想让每个触摸过瓷器的人,都能感受到那份藏在泥土与火焰里的执着——一块普通的土,要经过揉、拉、修、画、烧,才能褪去粗粝,绽放光华;就像人这一生,总要经历些打磨与淬炼,才能守住内心的通透与坚韧。

    回到家后,林薇把那只碗摆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。有次朋友来做客,不小心碰倒了,碗沿磕掉一小块。朋友连连道歉,林薇却想起瓷器街的老板娘,找来金色颜料,在缺口处画了颗小小的星星。

    “你看,”她笑着说,“有点小缺憾,反而更像我们自己了。”

    后来林薇总想起景德镇的那些匠人。他们一辈子守着窑火,重复着揉泥、拉坯、上釉的动作,看似枯燥,却把日子过成了瓷器——朴素里藏着精致,沉静中透着力量。就像那只带着手温的瓷碗,每次用它喝水时,都能想起老师傅的话:人生如瓷,别怕火炼,别怕磕碰,只要心是透亮的,走到哪儿都能发出自己的光。

    现在,林薇的书桌上又多了个新物件——是她用周末时间学做的第二只瓷杯,这次画的是景德镇的窑火,火苗向上跳着,像极了那些在时光里默默坚守的匠人,也像每个认真生活的我们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