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文跃:红绿彩瓷装饰的创作与实践

景德镇 更新于:2025-05-20 14:03
  • 正直晋州8H7
    【编者按】2025年5月8日至9日,“非遗开讲”第十一期活动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实验楼如约开展。活动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为指导,持续加强陶瓷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。旨在以景德镇陶瓷大学“产学精英进课堂”项目引入非遗传承人与高校教师共同授课为实践方式,鼓励青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深入学习陶瓷文化和传统工艺。 该项目课程以“釉上装饰实践的守正与创新”为主题,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——李文跃教授为学生们作“红绿彩瓷装饰的创作与实践”精彩的陶瓷艺术创作分享。

    景德镇红绿彩瓷是一种釉上彩装饰瓷器,其工艺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以红、绿、黄等低温彩料彩绘图案纹饰,再进行第二次低温彩烧而成了彩绘瓷。这种瓷器以白釉为底色,红彩为主色调,搭配绿、黄等色,色彩鲜艳夺目。它既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,又蕴含着高雅的艺术价值。其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,烧成后呈正红色或枣红色;绿彩则有翠绿、墨绿、浅翠绿等多种色阶。

    一、历史发展

    红绿彩瓷的起源于宋金时期,其中以磁州窑生产的红绿彩瓷最具代表性。元末至明初,北方红绿彩技术传入景德镇与景德镇制作的高温白瓷相结合,诞生了纹饰简练、质朴、线条流畅、随性的釉上彩绘第一个品种“白地红绿彩”,开创了景德镇釉上彩瓷装饰的新时代。

    元代景德镇红绿彩烧制时间短,烧制数量有限,存世完整器数量寥寥无几,颇为珍贵。因朝廷对民间禁用黄色,元代景德镇红绿彩瓷在用色上仅用红绿二色,不见金代以来北方红绿彩瓷惯用的黄彩。元代红绿彩瓷在景德镇的出现意义十分重大:一是它开创了在高温釉瓷器上进行彩绘装饰的新方法,这是一项杰出的贡献;二是它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,为明清以来的五彩,斗彩、珐琅彩、粉彩乃至浅绛彩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  明代景德镇红绿彩瓷继续烧造,并成为明代景德镇彩瓷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明代红绿彩瓷的烧造质量明显提高,纹饰题材更加丰富,包括人物、花鸟、山水等,构图运笔多以写意为主。明代洪武至宣德时期,红绿彩瓷不仅受到官窑的推崇,还在一些普通民窑中广泛烧造。

    清代景德镇的彩瓷工艺继续发展,红绿彩瓷逐渐融入到更广泛的彩瓷体系中,如五彩、粉彩等。虽然红绿彩瓷在清代不再是主流,但其艺术风格和工艺技巧对后世彩瓷的发展仍具有深远影响。

    二、特色技艺

    1.彩料运用

    红绿彩瓷的色彩为红、绿、黄三色,每种色彩又可分化出深浅不一的色阶,构成一个丰富而和谐的色彩世界。红绿彩瓷的红色是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,施彩前就已呈现红色,施彩时即可预知烧成后的颜色。绿彩则以氧化铜为发色基础,依烧成气氛控制可呈现出翠绿至墨绿等不同色调。此外,黄彩也有浅黄、明黄和金黄等色。

    2.绘画技法

    红绿彩瓷的绘画构图运笔多以写意为主,构图简洁大方,线条流畅自然。其纹饰题材丰富多样,常见的有花鸟、人物、山水等。绘画时,红绿彩强调“快笔写意”与“分水填色”,尤其是民窑制品,匠人用红彩勾勒轮廓,迅疾分水填绿,形成泼辣奔放的笔触效果。官窑制品则多用“工笔重彩”,如嘉靖时期的“红彩勾线、绿彩分水”技法,使画面视觉张力感更强。

    3.二次烧成工艺

    红绿彩瓷的烧制需要经过两次烧成。首先,将坯胎施以透明釉,入窑经高温(1300)烧成白胎瓷器,然后在瓷器釉上施加红绿彩色料,再二次以800左右的低温烧制完成,这种低温烧制工艺使得彩料能够更好地附着在釉面上,同时保持色彩的鲜艳度。

    三、文化内涵

    大俗大雅

    红绿彩瓷以其“大俗大雅”的艺术风格著称。其“大俗”体现在色彩的使用上。红绿彩瓷以红、绿为主色调,色彩鲜艳夺目,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,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。其“大雅”则体现在艺术表现上,红绿彩瓷的纹饰题材丰富多样,绘画技法以写意为主,构图简洁大方,常以诗书画印结合,展现出高雅的艺术气息。它既是市井生活的欢腾写照,也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。

    景德镇红绿彩瓷以其独特的色彩、质朴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它不仅是五彩瓷装饰的源头活水,更是连接景德镇彩瓷绘画装饰过去与未来发展的艺术桥梁,为后世彩瓷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与灵感源泉。

    四、我的红绿彩创作实践

    1.婴戏图系列作品

    2.生肖瓷系列作品

    五、名家与新秀作品赏析

    ————人物链接————

    李文跃,1959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,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。擅长粉彩、墨彩、高温釉彩绘画、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,陶瓷技艺非遗传承与艺术理论研究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、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、武汉理工大学、泰国东方大学博士生导师,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、研究员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景德镇市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,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副会长,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非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,国家精品课程《陶瓷粉彩装饰》主持人,中国大百科全书《陶瓷装饰》卷主编,国家艺术基金《墨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》项目主持人,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。

    他将粉彩瓷的粉润柔和与墨彩瓷的清丽雅致融为一体,创立“粉墨彩瓷”瓷绘艺术 。代表作品《十八罗汉》瓷板画199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,并有《忆江南》、《婴戏图》等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大展中多次获奖,《丝绸之路》、《九老观画》、《唐人诗意图》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国工艺美术馆、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藏。并多次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赴法国、突尼斯、摩洛哥、加篷等国家讲学与艺术交流活动。撰写出版 《中国大百科全书. 陶瓷装饰》(网络版)、《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》、《景德镇陶瓷史·现当代卷》、《景德镇粉彩瓷》、《图案装饰基础》、《中国陶瓷职业教育发展史》等代表性理论专著与教材。

    (责任编辑/非遗之美)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