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景德镇柴窑是一种传统的陶瓷烧制工艺,源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。它以使用柴火作为燃料而闻名,因此得名“柴窑”。柴窑的历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宋代,是景德镇陶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景德镇柴窑的特点如下:
1. 独特的烧制效果:柴窑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色泽和质感,因为柴火燃烧产生的火焰温度和气氛不易控制,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带有独一无二的个性。
2. 手工制作:景德镇柴窑的陶瓷制作过程完全依靠手工完成,从原料筛选、成型、晾干到烧制,每个环节都需要工匠的精心操作。
3. 耗时较长:柴窑烧制周期较长,一般需要7-10天,甚至更长,且需要根据火候变化适时调整。这使得柴窑的产量较低。
4. 环保:柴窑使用的是自然柴火,不会产生有害气体,有利于环境保护。
为什么景德镇柴窑感觉那么贵呢?
1. 原材料珍贵:景德镇柴窑使用的原料多为高岭土、石英等,这些原材料珍贵且不易获取。
2. 工艺复杂:柴窑的烧制工艺复杂,需要工匠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。
3. 产量低:由于烧制周期长,柴窑的产量较低,供不应求。
4. 历史价值:景德镇柴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举报 -
谢请,欢迎关注【懂茶帝】
因为物以稀为贵。
柴窑烧瓷,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技术,因为在古代,既没有气,也没有电,工匠们只能用柴火来烧制瓷器。
据记载,景德镇柴窑始建于南朝陈代(公元557~589年),景德镇当地丰富的松木资源,优质的制瓷高岭土,数代瓷匠窑师的薪火相传,造就了柴窑制瓷的飞速发展,发展到至元代有柴窑300余座,终岁窑火相望,昼夜不息。
景德镇柴窑瓷器有“天下第一美瓷”之誉,其特点被总结为:“色如天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”。独特的烧制过程,造就了柴窑瓷器美如玉的独特风格。
柴窑这么美!然而——随着陶瓷烧制工业化技术的发展,如今的柴窑却几乎成了历史的边缘工艺门类。在陶瓷之都景德镇,仅存的柴窑也是屈指可数。陶瓷业内皆知一句话:柴窑最贵,世不一见。
小懂请教景德镇业内人士了解到,景德镇窑口数不胜数,专门烧制柴窑的窑口却没有超过20座。总结来看,主要原因在于两点:一是成本,二是难度。
马尾松
景德镇柴窑因烧松柴而得名,也称镇窑。柴窑以松木中的马尾松为唯一使用燃料,马尾松燃烧热值高,火焰清净,不含硫磺,其烧制时特殊的燃烧氛围有助于釉面形成油润的柴窑特色。特别对含铁量较高的瓷石、高岭土二元配方胚料以及灰釉或钙釉还原气氛最为有力。
看这堆如小山的就是柴窑所需的燃料——马尾松木
松木长期燃烧留下的松脂挂于柴窑内四壁之上……
高岭土
高岭土俗称瓷土的“骨子”,不止可以增加瓷器的强度、减小变形率,还可以促进胎釉的相互融合,使瓷器表面釉色更加温润含蓄。
这些圆柱体状的东西叫做“匣钵”
做好的生坯就被放置在了匣钵内
匣钵在熊熊火焰中,它能防止窑中渣落,保证瓷胎的受热均衡。匣钵属于易耗品还必须采用昂贵的耐火材料制作,所以匣钵也是柴窑高昂的烧制成本之一。
制作难度
柴窑的珍贵还在于需要对窑火的精准把控,对窑火的精准把控,而如今的景德镇,随着传统柴窑的逐渐衰弱,经验老道的把桩师傅也变得寥寥无几。
小懂翻阅资料了解到了柴窑烧制的繁琐流程,经景德镇柴窑资深人士确认,认为这个流程是比较准确的,来跟大家分享一下:
整理窑弄传坯满余塘搭挂窑窖兜脚传坯满窑扎匣屑架表铺炉底砌门(下桩一一上桩)点火(打冷火)烧窑(上半夜,下半夜、日窑)清火歇火清理现场(扒乌煤,拆炉门)冷却拆炉栅开窑。
如此复杂的制作流程,恐怕不是普通人轻松能学会的吧?!
柴窑窑口
烧柴窑讲究”一满二烧三熄火“,在长达30个小时的烧制过程中,何时升温,何时保温,何时添柴,都要把桩师傅寸步不离,要不间断的添柴加火,用”火眼金睛“时刻观察着窑膛温度。
据了解,柴窑的烧制难度极大,成品率也很低,大约只有40%左右的成品率。
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,专业人士为你答疑,欢迎关注我们哦!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