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“我在国内没房没钱,想收也收不到。”——这话刚说完,青岛一家日料店的采购单就甩了出来,日期新鲜得能掐出水。
邻居顺手补刀:北京那套房,灯还亮着呢。
景德镇工商局的登记页更直接,总经理兼董事一栏,名字端端正正。
三天,四地,证据连环,像一场无声的群嘲。
有人纳闷:图啥?
流量呗。
越离谱,越有人围观;越围观,算法越兴奋。
可惜互联网记性太好,三天就能拆台,连邻居的随手一拍都能当呈堂证供。
这出闹剧里最值得咂摸的,其实是“信息差”的幻觉。
发言的人赌的是“你们查不到”,网友赌的是“我偏要查”。
结果后者赢了,赢得干脆利落,却也让人心里发凉:原来一句谎话,真能被四张纸、一盏灯、一条登记记录,拆得连渣都不剩。
再往深想,流量时代里,真话假话的界限早被点击数冲得模糊。
可数据不会说谎,灯不会说谎,工商局的公章更不会。
它们像沉默的证人,静静等着谎言自己撞上来。
下次再看到类似的豪言,别急着站队。
让子弹飞一会儿,让数据先开口。
毕竟,真话不怕查,假话跑不远。举报